<var id="r1btz"><strike id="r1btz"><listing id="r1btz"></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r1btz"><strike id="r1btz"><progress id="r1btz"></progress></strike></menuitem><var id="r1btz"></var>
<cite id="r1btz"><strike id="r1btz"></strike></cite>
<var id="r1btz"><strike id="r1btz"><progress id="r1btz"></progress></strike></var>
<cite id="r1btz"></cite>
<menuitem id="r1btz"></menuitem>
<var id="r1btz"><strike id="r1btz"></strike></var>
<cite id="r1btz"></cite>
<var id="r1btz"></var><cite id="r1btz"></cite>
  網站首頁 > 公司新聞 > 商界名人榜

楊元慶專訪:以本份之心做驚人之事

發布時間:2021-04-19 22:33:50 瀏覽次數:1146



楊元慶屬于沉靜型領導人,此類領導者沒有戲劇性人格,缺乏表演的欲望,卻能夠以最堅毅和冷靜的風格帶領公司走得更遠,他們是現實主義者,不太相信所謂的奇跡。

在我所接觸過的60后企業家中,楊元慶與馬云是兩種極致風格的代表。

楊、馬同齡,都是1964年的“龍”。

龍生九子,各有所長,馬云似“睚眥”,野生喜斗,恣意汪洋,元慶如“負屃[xì]”,雅好斯文,循序盤旋。

與馬云的“屌絲逆襲”不同,楊元慶出生名門,本科就讀上海交大,碩士畢業于中國科大,之后入職聯想,在柳傳志的旗下少年成名,當1999年,馬云在湖畔花園的家里艱難創業時,楊元慶已經率軍過萬,是中國電腦產業的旗幟性人物。

這樣的出身與履歷,自然有光環下的陰影,很長時期里,楊元慶不是一個獨立的企業家形象,他的名字總附列在柳傳志之后,如影隨形。

這個景象,與比他小一歲的郁亮非常相似。而事實上,聯想集團近十年的成長是“元慶戰略”的結果。

如果在一個班級里上課,馬云肯定是那個自由發揮的“壞孩子”,而楊元慶則是命題作文的得分高手。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楊元慶完成了兩項“命題作文”——國產電腦逆襲、成功并購IBM的PC業務,目前的手機之戰,則是第三道不得不攻克的“大命題”。

楊元慶與黃曉明共同展示YOGA 4 Pro

2

1994年,創業十年的聯想集團在香港上市。柳傳志在酒店給楊元慶寫了一封信,他寫道,“聯想已經是一番不太小的事業了,按照預定的計劃將發展到更大。此刻不對領導核心精心加以培養,將來就一切都是空話?!?/p>

在這封信里,柳傳志談及了他對年輕領導人的三個要求,首要是德,其次是才,第三要“以無私之心寬待部屬”。老柳的這三條,應是以己推人,尋覓世間同道。

柳傳志寫這封信的時候,聯想正面臨創業以來最大的危機,國外品牌大舉進入中國,本土品牌幾乎全軍崩潰,聯想成立了以楊元慶為首的微機事業部,試圖一舉突圍。

那年,楊元慶三十歲。

在后來的幾年里,他獨立成軍,主導了對抗國際品牌的所有戰役,把聯想電腦的產量從2萬臺猛增到200萬臺,占據國內市場三成份額。他在聯想和中國企業界的地位,就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電腦大戰中打下來的。

楊元慶與聯想粉絲在一起

2004年,創業二十年的聯想再度遭遇“史上最大的寒冬”。三年前,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過了一塊刻著四個鎦金大字“聯想未來”的牌匾,正式就任聯想集團CEO一職,此后,他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都打了水漂,品牌成長面臨空前的瓶頸。在幾乎所有股東的反對下——連柳傳志在一開始都持反對意見,楊元慶執意發動并購,以蛇吞象,動用12.5億美元收購IBM的PC業務。

并購前的聯想是全球第九大PC生產商,之后躍居第三?!白龅煤?,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獄!”這是柳傳志在新聞發布會上喃喃自語說過的話。

那年,楊元慶四十歲。

在后來的幾年里,聯想對并購業務的消化幾經曲折,2009年甚至發生季度性巨額虧損,柳傳志為了換下洋將更是短暫再度“回鍋”出任董事長。2009年之后,楊元慶始終是一線的主指揮,到2013年中,聯想在PC領域打遍天下無敵手,躍居全球第一。聯想在PC業務上的年獲利超過十億美元,利潤率接近6%。

更重要的是,聯想逐漸成長為一家國際化的大型企業——在我看來,也許是中國企業中國際化特質最明顯的,其全部業務的七成收入來自國外,擁有1.6萬名海外員工,核心管理層中的中外比例也為一比一,對楊元慶個人而言,他的英文講得比中文還流利。

3

2014年,創業三十年的聯想面臨移動互聯網的巨大沖擊。

在國際上,蘋果、三星崛起為峰,在國內,小米和華為以各自鮮明的風格圈地為王。聯想宣布以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

此次并購案從谷歌CEO提出動議,到楊元慶赴美簽約,前后僅僅兩個月時間,在他溫和的外表下面,確乎有著一顆搏殺的心。

那年楊元慶五十歲。

但是,就如同上次并購一樣,其需要消化和磨合的時間卻可能要長得多。聯想手機業務始終起色乏力,2015年6月,楊元慶突然撤換多年搭檔、移動業務主將劉軍,甚至甩出“你們太慢了,用榔頭敲也敲不醒”的狠話。到2015年三季度,聯想出現7.14億美元凈虧損,為六年來首次虧損。對楊元慶的質疑聲再度響起。

2016年3月2日,楊元慶站在聯想創新中心的門口等著我,陪我前去看他的王利芬,他們相識于1996年。

楊元慶帶領王利芬、吳曉波參觀聯想創新中心

在新產品演示區,原本計劃二十分鐘的參觀,足足延長了一倍多的時間。

聯想的PC產品無疑是全球同類產品中最讓人驚艷的,在這里,電腦與Pad已經實現了平滑過渡和交融,觸屏技術、投影技術以及人機交互的種種新試驗都在各類產品中得到了體現。

在手機部分,聯想即將發布的多款新產品都有突破點。在楊元慶看來,對摩托羅拉的收購價值主要體現在2000多項專利,以及22000多項專利的交叉授權上?!芭c國內對手比,我們的專利能力非常突出,足以應對全球市場的一切技術競爭,絕不至于一出國門即遭起訴,與國際對手比,我們在運營上的靈活性和攻擊性無疑是最強者之一?!?/p>

很顯然,對楊元慶來說,手機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就在接受我訪談的這一天,聯想在京東商城舉辦“超級品牌日”,當日創造了手機單品類銷售額最快破億、最快破萬臺的兩項紀錄。

因長期處于集團化作戰的正面戰場,楊元慶的企業家思維無疑帶有濃烈的教科書特征。在企業家特質上,他屬于沉靜型領導人,此類領導者沒有戲劇性人格,缺乏表演的欲望,卻能夠以最堅毅和冷靜的風格帶領公司走得更遠,他們是現實主義者,不太相信所謂的奇跡。

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描述道,“這個世界充斥著眾多的管理怪才、精明過頭的戰略家、裝腔作勢的未來學家、恐懼傳播者、蠱惑人心的權威和其他各色人等,能看到一個公司只依靠一個簡單的理念,并運用想象力和卓越的能力支配運用這個理念而獲得成功,真是讓人耳目一新,為之叫好?!?/p>

龍飛在天,行千里而轉萬回,歷百難而終無悔。

企業家是一個可以用數字字來考評的職業,時間則是最好的評測師。那天,我問楊元慶,“你覺得一個稱職的CEO,應該是怎樣的?”

他說,“德才兼備,以本份之心做驚人之事?!?/p>

楊元慶:我的“戰略三角”

(文:楊元慶)

過去十五年,作為一個CEO,我的工作說白了就是兩塊,一個是制定戰略,一個是執行到位。

戰略方面,我自己把它總結為一個戰略制定的“三角”,我們要看三條線,第一個當然是看市場的潛力,未來會不會有足夠大的規模,足夠大的成長空間,這樣的東西你梳理下來是很多的,在IT領域里面也會很多。

第二條線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你是不是可以很好地借助你的核心競爭力發展企業。這點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條線就是資源,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要發展新的業務,不可能新的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和你老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是完全重疊的,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做PC和做手機業務都不是完全重疊的,那你要發展新的核心競爭力,必定要有人,包括主要負責人的時間精力,也包括是不是你能找到懂得這個行業的專家,當然,財務資源也很重要,你發展新的業務,不可能上來就賺錢,可能有一段時間里都會是賠本虧損的,那你是不是負擔得了?

我們的想法和今天互聯網時代的有些做法其實不是完全一致的,因為,現在投資人可以給你錢,讓你虧。但是對于我們來說,一個是在當時不可能這樣,第二個是即使今天我們作為一個上市公司,還得按季度給股東交業績,所以這一點也是很難做到的。有些事情,現在賠,賠一段時間董事會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你在發展新業務的時候,很常見的情況是人家既看短期業績,又要你有長期的未來。所以這其實是一個上市公司的困擾。

這就是我們的“戰略三角”,市場潛力、核心競爭力、資源,你所有的資源允許你做多少新的業務。這些年,我們在做戰略設計的時候都是依照這樣來做的。

再后來我們對于這樣一個戰略的制定方法又有些完善。我們覺得這個可以是核心業務發展的路徑,因為核心業務按照這樣的戰略三角,基本上是外延式的發展,因為要依賴你現有的競爭力發展新的業務,相關聯的業務,相近似的業務,這種是外延式的發展。但是外延式的發展可能要再補充一下,對于我們現在并不擅長或者是比較遠的,可以以布點的方式來拓展,可能是投資的方式,或者是獨立公司的方式,不用把它自己放在自己的核心業務里面做。

我們創新中心的很多技術,比如說眼鏡的技術,AR / VR的技術,包括手機投影的東西,或者是一個已經被驗證的市場,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或者是我們需要外面投資資源支持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它先布點的去發展,而不是交給我們PC事業部或者是手機事業部來發展。這個大概形成了我們現在比較完善的思路。

在手機領域,買摩托羅拉我從來沒有后悔,它給了我們很好的一條路徑。在戰略上,我們就是三點:

其一,快速突破新興市場,取勝的關鍵是規模和效率?,F在的新興市場里,中國已經接近飽和,但是其他的新興市場增長還是非???。我們在巴西排名第二,印度和俄羅斯排名第三,印尼排名第四,聯想在這些市場的表現非常好,在主要廠商中,增速基本上都是最快的。

其二,成熟市場尋求突破。新興市場基本上是規模和效率的問題,而成熟市場則重點在創新的產品和強有力的品牌,我們的專利優勢會得到很好的發揮。

其三,中國其實是一個混合型市場。北上廣基本上是成熟市場,小型的城市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模式。在過去的幾年里面,聯想在極度成功的情況下其實也是孕育了今天的風險。我們今年一定會有所突破。

吳曉波問卷(答題者:楊元慶)

1. 你認為財富對你意味著什么?

對努力的回報之一。

2. 你覺得創業最大的恐懼是什么?

目標不明確,競爭力不夠,沒有資源。

3. 你最希望創業伙伴擁有的品質是什么?

高遠的志向,百折不回的韌勁,求知若渴的學習精神。

4. 你最佩服的在世企業家是誰?

比爾·蓋茨。

5. 你渴望你的孩子怎樣評價你?

執著而有胸懷的父親。

6. 你渴望你的同行怎樣評價你?

需要重視的對手。

7. 你最討厭的品質是什么?

懈怠。

8. 你怎么評價你現在所處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9. 與自己獨處的時候,你會干什么?

看書、思考。

10. 你目前最享受的事情是什么?

學習。

11. 對于所處的行業你最想改變的是什么?

從找風口到做真正的創新。

12. 你想以怎樣的方式退出?

功成。

13. 你對自己最不滿意的一點是什么?

壞脾氣。

14. 你對自己最滿意的一點是什么?

坦誠。

15. 你現在最害怕失去的是什么?

親人、健康。

16. 每年你有多少時間用于創造財富之外?

很多。努力并非僅僅為了創造物質財富,換句話說,財富并不限于物質。

17. 如果可以重來,你最希望從事的工作是什么?

寫小說。

18. 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

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傳奇,不過是執著的人,把堅持化作了行動。

閱讀更多有關科技的內容,請點擊查看>>。

來源: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楊元慶:以本份之心做驚人之事

最新更新時間:03/11 08:11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南園路68號上步大廈11樓    

沈坤專線:13825239378  郵箱:szakun@vip.sina.com

沈坤微信:szakun  公眾號:橫向思維(skhxsw)

北方分公司:吉林省長春市修正大廈1101室

電話:13825239378  沈坤

友情鏈接:億企順財務   

Copyright © 2014 深圳市雙劍破局市場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網友投稿請寄:szakun@vip.sina.com

網站編輯:沈坤

技術支持:百隆瑪網絡   

粵ICP備2022004909號

网信彩票在线官网